杭州市交通运输学会参加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交通岩土工程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浙江省第一届交通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

 

 

为推动浙江省交通岩土工程领域专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浙江省交通岩土工程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成立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由专委会主办、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交通岩土工程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浙江省第一届交通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于629日在杭州紫金港国际饭店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得到许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我会理事长朱玉龙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嘉宾还有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教授、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蒋建良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易神州勘察设计大师,以及120余名浙江省交通岩土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

特邀嘉宾

 

 

 

 

 

参会嘉宾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高金康副理事长出席大会,并代表浙江省岩土力学学会致辞。他强调浙江省作为交通建设强省,交通建设技术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专委会应聚焦行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浙江省交通技术建设提供更高的交流平台和有力的技术支撑。随后,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宋佳敏秘书长代表学会宣读贺信,向交通岩土工程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高金康副理事长致辞

宋佳敏秘书长致辞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交通岩土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曹志刚教授致开幕词,他表示专委会将在省学会的带领下致力于推动行业学术交流,为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与支持,欢迎交通岩土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专委会,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岩土技术问题共同攻坚克难贡献力量。

此外,曹教授向到场嘉宾介绍了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龚晓南教育基金概况,包括基金宗旨、管理办法、三大奖项的提名和评选流程、捐赠单位和个人名录等情况,并邀请与会专家关注并支持这项由龚晓南院士发起设立的公益基金!

 

曹志刚教授致辞

本次研讨会共计邀请了13位报告专家。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蒋建良大师做了题为《软弱土工程渣土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报告。工程渣土在建筑垃圾中占比高达80%,为提高资源化利用并解决工程渣土处置难、堆填隐患大等诸多难题,蒋大师深耕软弱土工程渣土安全堆填及资源化利用领域,从原材料室内试验、工程渣土处置室内外试验、数值模拟分析、示范工程验证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开发了毛细阻滞型土质覆盖防护技术等渣土处理技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多项标志性道路、水利建设工程,并主参编多项工程渣土堆填处置行业规范,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

 

蒋建良大师会议报告

浙江大学周建教授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作《轮载对隧道长期沉降影响及加固研究》专题报告。周教授团队采用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ZJU-5Hz空心圆柱扭剪仪和HCA渗流仪开展试验研究,实现不同大主应力方向旋转角、不同动应力比等复杂动载加载方式,引入了软化指数、八面体剪切模量等指标,综合表征动荷载对土体沉降、土体渗透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列车荷载下运营期隧道沉降分析模型,从桩体参数、工法优化等方面开展TJS工法在隧道变形控制中加固效果研究,和盾构下穿过程中利用TJS加固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研究,对隧道长期沉降的设计方法以及加固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

 

周建教授会议报告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沈碧辉以《复杂环境条件下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关键技术应用》为题进行专题报告。沈总依托之江路建设工程,针对盾构开挖面临的各类敏感、复杂工程条件,总结了复杂地层盾构选型经验;针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杭州白塔施工振动控制,提出从振源控制、影响对象控制、传递路径控制等方面采用多维度施工振动控制技术;采用小净距穿越敏感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技术,解决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控制、盾构隧道抗浮控制等技术难题。此外,在工程项目全周期管理中,结合数字化应用搭建了建设管理平台,实现了可视化交底、盾构进度管理、功能集成应用等功能以提高管理效率;沈总最后指出,城市建设复杂条件对盾构施工及周边环境保护、大数据应用发展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沈碧辉正高工会议报告

浙江大学曹志刚教授进行了题为《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振动控制与智能监测技术研究》的专题报告。密集城市交通振动污染日益严重,交通荷载的振动控制问题亟待解决,超材料结构的发展为振动控制提出了新思路;曹教授团队基于地铁隧道引发地基振动波场分析理论,提出了地基振动波场分布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传统减隔振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合超材料特性开发了新型超材料结构低频减振技术,提出了低频地基振动减隔振新手段;最后分享了减振-监测一体化超材料结构设计思路,展望了交通荷载减隔振与自供能监测技术相结合技术愿景与应用前景。

 

曹志刚教授会议报告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院院长钟方杰以《浙江省水下隧道的实践与发展》为题进行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已建/在建水下隧道工程,总结了水下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地下隧道建设存在环境复杂、运营要求高、养护成本高等特点;对甬江沉管隧道、钱江隧道、西店湾隧道等典型水下隧道案例进行介绍,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最后,总结了隧道建设中的结构安全和防灾安全两大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展望,认为对新型隧道结构形式、超高水压防水、隧道火灾防灾等工程问题应给予关注,未来浙江省内及全国范围内的水下隧道建设也将有众多重大工程项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钟方杰正高工会议报告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瑛进行了题为《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径向水泥土桩加固技术》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盾构隧道沉降是由地层损失、渗漏固结、蠕变变形共同组成,目前控制隧道沉降的手段如地面加固、隧道内MJS工法加固等存在局限性,可采用盾构隧道径向水泥土桩加固技术(TJS工法)进行隧道沉降控制,该方法具有质量可靠、狭小空间适用性强、施工效率高、无污染等优势,经现场试验验证该工法加固效果良好,并结合数字化跟踪注浆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施工控制;进一步总结工程经验完成了浙江省产品与工程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编制,为盾构隧道沉降控制施工方法提了供宝贵经验。

 

李瑛正高工会议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曾玲玲教授进行了题为《疏浚泥的排水性能与内陆堆场处理技术研究》的专题报告。传统的水力疏浚方式进行清淤往往存在征地资源耗费大、违建安全等问题,曾教授团队依托泰州引江河第二期工程,针对工程中围堰渗流稳定安全等工程难题,对传统的堆场处理技术进行改进,开发了疏浚泥堆场自重排水技术,解决了自由流动水诱发的渗流破坏问题,大幅提高堆场的有效利用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大规模疏浚清淤积累了经验。为探究高含水量疏浚泥的渗透性状,曾教授团队进一步改进了高含水量土-泥压缩-渗透联合测定装置,自主开发了低应力起始固结-渗透试验装置系统,进而揭示了土-泥广义渗透系数的关键控制因素及预测方法。

 

曾玲玲教授会议报告

浙大城市学院魏纲教授进行了题为《基坑开挖卸载对邻近地铁盾构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分析》的专题报告。魏教授团队在基坑卸载方面基于应力释放法和影像源法考虑维护结构变形模式因素,提出了改进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综合考虑错台变形和刚体转动变形的隧道变形计算模型,计算了基坑开挖隆起变形、旁侧盾构隧道及下卧盾构隧道受力和变形;在此基础上,开展伺服系统开发、隔离桩理论解推导、注浆纠偏等工作,为实现基坑开挖变形防控提出方法;并自主研发了足尺试验装置,进行临近基坑开挖引起盾构隧道劣化的试验研究。最后,魏教授在先进伺服系统、智能化控制实现、盾构加固措施、隧道变形控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魏纲教授会议报告

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马晓华正高级工程师以《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工法)新技术与新装备》为题进行专题报告。目前单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设备仍与国外设备存在较大差距,浙江坤德针对搅拌桩的钻具搅拌成桩质量、搅拌次数计算、桩体选型等基本特性开展了深入研究,开发了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工法)新技术,并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多种实际工程应用场景下的搅拌桩施工新设备;引入智能化技术建立了多用途水泥浆自动化智能称量搅拌系统、CS-DSM工法数字化智能测控系统等智能施工管理系统,形成了完整的CS-DSM工法及施工体系;CS-DSM工法搅拌桩相比传统工法搅拌桩具有承载力大幅提升、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无冒浆、成桩质量好等多项优势,并在多个工程案例中得到了成功运用;CS-DSM工法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领先创新成果,创造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是搅拌桩新工艺与施工装备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马晓华正高工会议报告

浙江浙峰云智科技有限公司邱卉总经理以《数字孪生助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交通岩土工程面临的智慧化挑战与创新突破》为题进行主题报告:岩土工程面临区域差异大、工艺工法适配难等多重挑战,邱总提出可利用不同工程类型的依托项目实现对算法知识库更新迭代,以数字孪生为提效工具、专家咨询为内核基础,实现核心创新,从而更好地融合知识库与专家经验,最终提供更为可靠的施工设计方案。最后,邱总在数字化与工程计算方法的适配度、业主的可接受性、岩土工程数据分析简易方法等方面提出展望。

 

邱卉总经理会议报告

温州大学郭林教授进行了题为《交通荷载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分析和控制方法》的专题报告。郭教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K0固结饱和软黏土动三轴试验和空心圆柱扭剪试验,得到了复杂应力路径与长期循环荷载条件下饱和软黏土的动力特性;并引入总循环应力比概念、考虑扭剪动应力的影响提出了交通荷载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利用软基高速公路工程沉降监测数据对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基础设施类型软土循环应力比的容许值及加固准则,实现软基沉降控制,得到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郭林教授会议报告

宁波大学邓岳保教授进行了题为《滨海地区排水桩技术探索》的专题报告。排水桩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邓教授团队依托实际工程开展了预制管桩和预制排水桩的现场对比试验,发现预制排水桩的承载力显著提高;开展了固结理论研究,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吻合度较好;结合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一种植入式排水桩技术;最后邓教授总结了几点与预制排水桩技术相关的重要认识,为软基处理提供了新技术新思路。

 

邓岳保教授会议报告

广州金土岩土技术有限公司陈雪华董事长以《车行隧道浅覆土下穿京杭大运河矩形顶管建造技术》为题进行主题报告。河道下穿车行隧道施工难度大、风险高,金董团队依托国内首例大断面矩形顶管法工程开展了专题研究;对矩形顶管装备系统设计、不良地层渣土改良利用技术、连接结构设计、长距离矩形顶管姿态纠偏控制技术、BIM+CIM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在沉管受力计算、曲线顶管等方面提出期望。

 

陈雪华董事长会议报告

特邀报告结束后,由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申文明正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朱成伟副研究员主持会议讨论环节。围绕大会邀请报告,到场的同行专家们与报告嘉宾展开了热烈与自由的讨论,原定20分钟的讨论环节持续了近60分钟,会议在愉快与不舍中结束。

 

申文明正高工、朱成伟副研究员主持讨论环节

 

 

讨论交流环节

至此,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交通岩土工程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浙江省第一届交通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公益理念,为进一步深化业内合作交流、技术创新砥砺前行,与业内同仁一起为推动交通岩土工程行业科技发展交上浙江答卷